回眸2024丨派出第五纪检监察组:扎实推进专项整治 持续优化就医环境
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派出第五纪检监察组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贴身”监督优势,紧盯“三个关键”、建立“六个机制”、实现监督“零距离”,助推全市医疗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让群众更有“医”靠。
紧盯“三个关键”,促使责任压实有力度。紧盯“关键少数”,做到动员宣传“全覆盖”。专项整治启动以来,该组迅速响应,先后组织召开推进会8次,调度会21次,专题会9次,督促市卫健部门组织全市医护人员签署《廉洁从业自查对照表》《廉洁从业承诺书》,切实做到肩上有责任,心中有警钟;紧盯“重要岗位”,做到自查自纠“全方位”。围绕采购、审批、物管等关键岗位,重点从体制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方面,点对点开展自查自纠,公布举报电话及邮箱,设立专用账户,教育引导医务人员主动上缴不当所得;紧盯“关键环节”,做到纠建并举“全流程”。针对医疗卫生系统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督促推动全市医疗机构聚焦高值医用耗材申领、采购、使用、监管全流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供应商管理办法,加强资质审核,建立“黑名单”制度,确保权力运行可防可控。
突出“六个机制”,助推标本兼治见实效。结合查办案件梳理出的52个廉洁“风险点”,督促各医疗机构对照检视、主动查改,修改完善制定防控措施42条,形成轮岗制、销号制、晾晒制、清单制、补丁制、报告制“六个机制”,即推行重点岗位三年轮岗1次,严防管理人员廉政风险;常态化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对查找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制销号管理,不断强化内控机制;加大对不合理用药行为整治力度,开展处方点评,及时通报晾晒,推动规范合理用药守;严格按照审批计划进行采购,按时完成带量采购任务,优先使用带量采购药品;全面查找制度“补丁”,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修订完善物资和服务采购管理、医用耗材管理、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落地使用管理等制度80余项;督促设立药械购销“阳光接待室”,按照定时定点定人、有预约有流程有记录原则,规范药械购销过程,从源头上扼制医药领域腐败和预防职务犯罪。
擦亮“清廉底色”,实现“医”路监督零距离。以清廉医院建设为抓手,打造清廉医院示范点19个,督促指导全市29家公立医院采取悬挂警示标语、张贴集中整治公告、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评议,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以案代训”党纪知识培训、党组织书记讲廉政党课等形式,不断增强全市医务人员纪律学习自觉、纪律遵守自觉,营造“思廉、倡廉、行廉”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提醒在前、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约谈提醒,将加强清廉医院建设、强化行业监管、严守清廉底线、筑牢防腐红线等作为必谈内容,促使重点岗位干部规范用权,累计开展谈心谈话140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廉洁自律意识。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组共查办问题线索201条,党纪政务处分44人,组织处理124人,挽回经济损失238.71万元,以实际行动切实净化医疗行业政治生态、服务保障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