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市委编办金波:抓好抗疫中的扶贫工作

发布时间:2020-03-09 11:39:16 |  来源:未知 |  点击量:
市委编办外地滞留党员的工作日记
抓好抗疫中的扶贫工作----金 波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留在了保康。按党员干部双报到的要求,我到居住地社区保康县城关镇新街社区进行了报到,参与当地社区的防疫工作。
       根据社区安排,今天上午要组织社区干部和报到党员到大堰村去慰问两户困难户。早上到了社区,慰问物资已准备好了,每家两袋大米、两包面条和一壶食用油,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竟然还有两大包炸好的油条。社区的汪主任笑着解释,今天去的这两户都是老年人,油条他们可以直接泡了吃。我们不禁为她的细心周到点赞。
       八点过一点我们就出发了,同行的有县医保局的李局长、孙主任和社区的汪主任等三位同志共六人。沿沿河路向南走了不一会儿,便折向县城东边的山上进发。前一天汪主任还提醒说今天要去的地方有几公里不通公路,坡大路陡要我有个思想准备,我并未以为然。
       社区的同志用两辆摩托车把慰问物资驮到了半山腰公路的尽头,剩下的就靠大家肩扛手提了——幸亏今天人手不少。
 
       穿过了山上的紫薇公园,山路真的陡峭起来,就连一直生活在保康的李局长都说没想到县城边上还有这么陡的路。
      一行人爬山半个多小时,都大汗淋漓,便停了下来歇一歇。歇息时,遇到一位上山捡柴的大娘,汪主任与她唠了几句家常,给她了俩个口罩,并叮嘱她出门时注意戴上。
       又经过一个小时的挥汗跋涉,终于到达了今天慰问的第一户。喻大娘老俩口居住的是全社区唯一的一户土坯房,年代久远,陈旧破败,旁边墙挨墙的一家早已经搬走了。汪主任介绍,喻大娘老俩口住在大山里,身体不是太好,唯一的儿子又在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东流水,往返一次极不容易,老俩口又不会用手机,日子过得很艰难。社区考虑到两位老人的困难,每隔一段时间要么派人来家看看,要么委托相距两三里的邻居来看一下。社区干部只要到这个方向来办事,都会过来看望两位老人。喻大娘儿子的厂子里还没有复工,今天也从山下回来了,社区的干部除了叮嘱老人注意安全和身体,又再次交待老人的儿子,老人用不了手机,就安个无线座机,老人能接电话,他本人和社区干部都能随时掌握老人的情况,也就都放心了。
       慰问物资留下了一半,剩下的路感觉轻快了许多。路上,社区的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从这里看,县城近在眼前,但行路艰难,这两户困难户是四位老年人,有的还带有残疾,但他们都是执意不肯下山,一方面是不舍耕田,难离故园,另一方面也大概因为是山下宅基地紧张拥挤,而山上的屋场宽敞明亮。只是难为了社区和村组的干部。为了解决他们用电,前几年还专门协调供电部门架设了电线。“平时我们就多跑几趟呗。”社区的几位主任似乎都理解和接受了老人们的想法。
       十一点多我们到了慰问的第二家。这是一户贫困户,墙上贴着脱贫告知书和享受政策明白卡,说明已经脱贫了。房子是用危房改造资金翻盖的,一共三间,够老俩口住的了。俩老人都七十多岁,户主刘大娘,前几年不幸患上了精神病(间歇性),只能靠药物控制,因类风湿,她的一双手关节严重变形,并因帕金森而不停抖动。老伴早些年就脊椎佝偻,行动不便。即便如此,刘大娘仍然满面笑容,对我们的到来感谢不尽,“我们这都是享党的福,享领导的福啊。”“这是党的政策好!你们要好好地生活,好好地享福!”我们安慰老人。
       刘大娘一家虽然已经脱贫,但仍然是社区重点关注的对象,一起来的王主任就是他们的包保干部,刘大娘担心疫情期间,自己的精神病药物不多了,王主任安慰说,“没得事,放心,过两天我买了给您送上来!”
       我们要准备下山了,刘大娘送到路口,她的笑容一直伴着我们挥手离开、渐渐远去......
       正午的阳光明媚,路边的野樱盛开。面对盎然的春意,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疫情终将过去,贫困也会离开,春天必将如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