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以文育廉 以廉促治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犁、一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机、一顶经过岁月洗礼的斗笠、一组反映农村房屋衍变历程的照片……走进枣阳市环城街道东郊村村史馆,一幅承载着65年乡村蝶变的历史记忆画卷徐徐展开。
“村史馆里陈列的23本手账,是老站长杨道启的工作笔记,记录了42年来村集体大大小小每一笔账目,体现出村历届班子账目公开,经得住群众检验。”该村党支部书记胡爱国在介绍时说道。
这一本本账簿背后体现的是老一辈村干部尽职尽责、清正廉洁精神,也化风成俗成为该村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时刻激励着每名村干部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近年来,枣阳市纪委监委扎实推动清廉村居建设,深挖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中的廉洁元素,因地制宜打造村史馆、议事亭、文化广场、清风长廊等阵地,把乡贤文化、优良家风、孝廉文化等融入其中,营造浓厚清廉氛围,让清廉因子潜移默化、浸润人心。
该市纪委监委创新方式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推动廉洁文化向村居延伸。如以“帝乡大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等为载体,将清廉元素融入戏曲、小品、快板等表演中;联合市文联面向社会征集廉洁书法、绘画、诗歌等作品,在《枣花》杂志以专刊形式印发至全市;联合市电影公司举办“廉政电影基层行”巡回放映活动,以“纪法教育+电影惠民”的方式,传播清廉文化正能量。
强化基层监督效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推动建设清廉村居的重要环节。该市纪委监委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作为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有力抓手,紧盯基层“小微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靶向发力,系统治理,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监督新模式,以乡村善治助推乡村振兴。
“‘三资’管理乱,有光干部沾,堰塘、泵站、机动地,全是干部亲戚的……”过去的该市七方镇隆兴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得益于市纪委监委在全市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使用管理情况全覆盖清理,该村共收回了机动地502亩,堰塘257亩,清收欠款6万7千多元,还探索出了“网格员查事、乡贤评事、律师调事、红管家议事、会商定事”的“五事工作法”,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同时,该市纪委监委持续吹响基层“廉情哨”,把群众监督融入乡村治理、共同缔造全过程,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群众“线上”监督模式,利用“鄂参与”微信小程序、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晾晒村级事务、开展政策宣传、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举报投诉,实现村里大小事务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清廉村居共建共享。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严查落实惠农政策、服务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优亲厚友、截留挪用、不担当不作为等违纪违法问题,严防小微权力“跑冒滴漏”,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今年以来,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235件,批评教育和帮助处理25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0人。((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