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深度关注 |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17 11:33:43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点击量: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促进群众致富的根本之策,各地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谋划特色产业布局,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图为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田园绚烂多彩的多样化特色种植区。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什么是战略和战略思维?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战略问题为什么极其重要?如何认识战略和策略的关系,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记者采访了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杨春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海青。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记者:什么是战略?如何理解战略思维?

杨春贵:“战略”一词起源于军事,是指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中国古代又称庙算、韬略、方略等。西方对战略的解释是“将军的艺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但战略不止于军事,即使在古代,它也常常与治国理政相联系。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合纵连横”,作为一种战略,就包括军事、外交、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的日益增多,“战略”一词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实践领域。

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第一章第三节题目叫“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根据他的论述,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本质就是通过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的关系,达到实践整体和长远的最佳效果,即全局的最佳效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战略思维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做好全局工作。

记者: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战略问题为什么极其重要?

杨春贵: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战略文化传统,善于从战略高度谋篇布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我们常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具有战略内涵的话,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同样,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中国共产党是能够以百年尺度来进行战略谋划的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以百年为历史跨度的。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谋划和战略行动,从而有效地推动事业全局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战略能力的高低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表现为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

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战略思维对于我们党有效治国理政是至关重要的“利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这种理论思维具体体现为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记者: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哪些事件和决策中,战略思维体现得尤为明显?

李海青: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并且善于进行战略思维的党。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陆续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战略问题。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杨春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战略智慧和战略定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比如,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抉择,在这个重大战略方向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在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了深刻系统阐述,进一步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战略目标。又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方面协调推进,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体现了目标与举措、全面与重点的统一。再如,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观大势、谋大事,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打开了外交工作新局面。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记者: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持战略思维的内在要求?可否结合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实践经验谈一谈。

杨春贵: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具体来说,战略思维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一是善于把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上思考,不要就现象论现象。面对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无非是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和平问题就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就是南北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东西南北”问题。四个字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全局。二是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三是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在过程中思考,不要急功近利。所谓“远见卓识”,远见才有卓识。马克思“两个必然”的论断,就是远见卓识。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预见,就是远见卓识。

妥善处理好方法与目的、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意味着在具体工作中,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矛盾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善于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结合起来,不能闭目塞听、故步自封。

记者:如何认识战略和策略的关系?

李海青: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泛指关乎全局、影响根本的重大原则、重要规划和宏观指导,策略则是针对具体问题和情况采取的处置方式、应对方法和有效对策。战略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原则性、稳定性,策略具有针对性、具体性、阶段性、操作性、可变性。战略指导并决定策略,策略反映并服务战略,策略不能违背战略,必须遵循战略,战略不能没有策略,需要策略来配套。

战略的坚定性体现了对于重大问题的科学把握和对于重大原则的坚守,策略的灵活性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式的多样性,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者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具有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实质,确立根本原则和大的方向;也要具有创新思维,善于从策略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能够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切实解决问题。

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记者:如何理解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杨春贵:一切工作都有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都必须懂得全局高于局部、局部服从全局的道理。即使从所处的局部地位来说,也需要增强大局意识,以便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更大的全局。毛泽东同志说:“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地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地方是在中央领导下的地方,局部是在全体中的局部,因地制宜是在集中统一下的因地制宜,如果两者之间发生矛盾,地方应服从中央,局部应服从全体,因地制宜应服从集中统一。”全局和局部缺一不可,但是必须明确以什么为主导。

李海青: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的科学把握,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以此为前提,以此为指导。

无条件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更好解决问题的客观需要,是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的首要原则,是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基本政治要求。策略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否定战略的坚定性,而是要坚决坚持和切实落实战略安排。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无条件执行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

记者: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李海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适应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就要在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善创新上下功夫,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走出来的一条伟大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增强战略定力,首要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陷阱。当然,首先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要审时度势、内外兼顾,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努力发展自己,使自身不断壮大提高。

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对“国之大者”领悟到位。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