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领航新时代 奋力开新局丨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不变

发布时间:2021-05-24 14:40:07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点击量:

     “云梯架在绝壁处,手攀脚勾心发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2万多座山峰连绵起伏,一曲民谣唱出大石山区群众千百年的心声。对于因封闭而深陷贫困的人们而言,出山的路,意味着生活的出路。

  然而,这条路却是这样漫长。2016年的一次调研摸底显示,大山里需要修建的通屯道路多达1300多条,按照以往进度,要50年才能完成。

  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给这片“世界上除沙漠外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带来转机。艰巨任务当前,党员干部立下愚公移山志,大化全县进入“战时状态”,挖掘机无法作业,就采取人工凿打、钩机跟进的“土”办法;开山辟路需要爆破,就用绳子把炸药从崖底一包一包吊到悬崖中间。4年间,全县打下60多万个炮孔,灌注2300多吨炸药,把总长2000多公里的通屯道路修到了乡亲们家门口。

  盘绕于崇山峻岭间的一条条“天路”,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联通山区的发展大动脉。如今的大化,各类资源运输畅通无阻,特色富民产业蒸蒸日上,一幅民生幸福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用真心交给历史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向全国人民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郑重承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打响脱贫攻坚决战。

  8年,时间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却是中华民族贫困斗争史上的永恒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等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相继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干实事、出新招,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冲击。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地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贫困发生率一度逼近50%。从贵州大学毕业后,23岁的年轻党员胡钧溥放弃到大城市闯荡的机会,毅然扛起了带领这个偏远村落脱贫致富的担子。

  “是党的号召让我来到村里,兑现脱贫承诺也是我作为党员的责任。”初来乍到,胡钧溥买来几双加厚的雨鞋,用一个星期时间翻山越岭逐户走访。了解到村里存在季节性缺水,他和村民一起想方设法寻找水源;看到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他积极向县红十字会申请资助物资。不到3个月时间里,这个被村民称作“娃娃支书”的年轻干部瘦了20多斤。

  硬作风啃下了硬骨头。经过多次考察调研,胡钧溥发现蜜蜂养殖在村里有基础、成本低、效益高,便扛着蜂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还为村民争取到5个外出学习养蜂技术的名额。在他的带动下,团结村的养蜂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昔日的穷乡僻壤重焕生机,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于2019年底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个“团结村”的巨变,汇集成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一天,胡钧溥与来自脱贫攻坚各条战线的代表们来到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历史性的圆梦时刻。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场硬仗的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道路上的里程碑,无数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展现出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共和国摇篮第一乡”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历史翻开新的篇章。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的鼓舞,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正豪情满怀地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归来,叶坪乡乡长朱胜江马不停蹄地来到蔬菜大棚里和种植大户共同谋划新的发展:“90年前,我们的前辈在这里投身革命,今天,我们在这里推动乡村振兴。时代不同,但是我们的使命没有变,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今年以来,叶坪乡聚焦“持续增收、不返贫”,提出“片区发展、板块互动、先行先试、整体推进”发展理念,形成万亩蔬菜、万亩脐橙、万亩白莲、万亩水产、十万生猪、百万蛋鸡的“六个万”产业扶贫基地,打造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新格局,村集体经济迈入发展新时代,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