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与时俱进的行动纲领

发布时间:2021-04-08 09:24:56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点击量:

  2020年元宝村总资产7.3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33万元,昔日的“光腚屯”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图为被生态林环抱的元宝村。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小说《暴风骤雨》故事的发生地,如今村里宽敞的水泥路,很难让人想起小说中“老孙头”赶着马车几步一陷的情景。

  上世纪40年代,元宝村还叫元宝屯,也被人称为“光腚屯”,很多人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农民辛勤劳作,却缺衣少食,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土地。

  1946年7月下旬的一天,以萧洪达为队长、周立波为副队长的15人工作队来到松花江畔的元宝屯开展土改。队员们召集农民开大会,来参加的寥寥无几。原来,地主为了捣乱,请戏班子进村,农民都去看二人转了。如何打开局面,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一年前,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七大党章明确提出党在当时阶段的任务是,“为解除外国帝国主义对于中国民族的侵略,为肃清本国封建主义对于中国人民大众的压迫,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各革命阶级联盟与各民族自由联合的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而奋斗,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进步而奋斗”。

  党章就是行动的指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写在党章里。七大党章首次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放手动员与组织千百万群众,战胜一切阻难,绕过一切暗礁,以奔赴自己的目标,并不断锻炼自己的队伍”。

  党的奋斗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为处于困境中的工作队指明了方向。萧洪达和周立波带领队员多次举办积极分子训练班、学习班,白天帮村民们干活,晚上到村民家唠嗑,通俗地讲解农民为什么贫苦的道理,使他们懂得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推翻旧社会、解放自己。

  打破了农民的思想顾虑,队员们继续组织穷苦农民拟出土地分配方案,带领他们量土地、评等级、分青苗。历经一年多时间,经过三次分地,元宝屯的土改基本结束。

  周立波以元宝屯的土改经历为基础,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故事中的土改队长萧祥的原型便是萧洪达,人称“赵光腚”的赵玉林更给许多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元宝屯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土改第一村”。

  在党的领导下,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让元宝屯的穷苦人分到土地,翻身做了主人。然而,探索前行的道路充满艰辛。到改革开放之初,这个“中国土改第一村”,集体背负27万元欠债,仍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三靠村”。

  1980年,张宝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7万元欠债现在看起来数额不大,但在当时却是一笔巨款。如果不转变思路,跟上改革的步伐,光靠种地几十年也还不完。”张宝金回忆道。

  两年以后,党的十二大通过了适应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势任务的新党章。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怎么落实好党章确立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怎么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一次决定元宝村发展前途的党员大会召开。大伙说:“今后咋干,咱听党的,党支部要领着大家干。”

  积极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元宝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通过科学种田、精细管理,温饱问题很快解决了。但张宝金并不满足,他对未来充满担忧:粮食增产越来越难,群众如何致富?土地承包了,党员干部怎么干?

  “按党的路线,怎么发展得好,就怎么干。”张宝金说,“咱要带领群众致富,就得响应上级号召搞村办企业,以工富农”。“立足于农、取利于工、以工促农、比翼齐飞”的发展路径为元宝村打通了致富路。

  1985年,张宝金结合周边山区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拿出自家积蓄1.3万元,带头集资3.7万元,成立小木农具加工厂。经过苦心经营,当年就获利2万余元。

  赚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元宝村乘胜追击,卫生筷子厂、铅笔板厂、制笔厂等村办企业陆续开工,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裂变式”发展,元宝村逐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1997年,元宝村产值达到一个亿,成为“亿元村”。

  工业发展迅速的元宝村并没有忘农。元宝村党支部把眼光放在现代农业上,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上。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开发水田、修干渠……元宝村一步一个脚印,改变了过去种地靠天吃饭的历史。

  元宝村富了,百姓生活好了,村党支部却不敢懈怠。“不能光盯着眼前,要做50年不落后的事。”张宝金给大家出了一道题,“今后的路怎么走?”

  2017年10月下旬,元宝村党支部晨会上,张宝金带着党员干部把刚刚公布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党章反复学习、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如何结合实际、用新思想推动元宝村的发展?

  按党中央指引的路走,按党章确定的路线走。新时代,元宝村踏上了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绿色银行”,给村办企业发展建立一座木材基地,张宝金组织村民在附近的荒山植树造林,打造成集经济林、观赏林、教学林为一体的“万亩生态林”,种有云杉、樟子松、红松、白桦、落叶松等珍稀树种74个。

  “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时在企业打工,现在,村民有两份收入,大家都富起来了。”赵玉林的曾孙赵雪春是一家铅笔厂的副厂长,他说,如今的铅笔厂创新原材料,更新生产设备,环保铅笔的订单源源不断。

  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兴办集体企业;从兴工致富到以工富农;从单纯重视增长速度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1年的张宝金说,“元宝村的翻天巨变,是因为凡事相信党。把党章学好,把党的政策落实好,跟本村实际结合好,没有干不成干不好的事。”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把握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不断总结历史成功经验,及时把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与时俱进修订党章、完善党章。党章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指引、见证并展现了我们党成长、成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赵光腚”们的后代都富起来了。2020年元宝村总资产7.3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33万元。清明前后,元宝村重新改造的《暴风骤雨》纪念馆,吸引着远来的游客参观留影。纪念馆外,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