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下绣花功
钟坤辉是镇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我的第一个帮扶对象。第一次见面时,85后的小伙子,坐在破旧昏暗的砖木屋里,微低着头,很是消沉。任凭我磨破嘴皮出谋划策,帮他介绍业务,他只是摇摇头,一声不吭。
钟坤辉的态度让我有些挫败感,却也点醒了我。他家的“穷根”在哪里?我多方打听。原来,他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孩子尚小,妻子的溶血性贫血又颇为严重,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找到根源,就能对症下药。我马不停蹄地查阅资料,联系医生和医院,咨询治疗办法。最终,在卫健局、卫生院同事的共同帮助下,钟坤辉的母亲申请到白内障免费治疗名额,妻子的溶血性贫血症状有了极大改善,已能在工厂里干点轻活,贴补家用。
卸下一身重担后,钟坤辉重新看到希望。他主动找上我,询问小额免息贷款事宜。他要发挥油漆工的特长,用这笔资金,承接一些小工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国家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很大,但好政策如何落地见效、发挥作用,需要我们扶贫干部针对个体性差异认真思考、细细钻研。只有走进贫困户心里,因人施策,才能拔掉“穷根”。
今年我的岗位有了调整,市级贫困村宏道村成了我的挂钩帮扶点。宏道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荔枝、龙眼,但由于品质不高,丰年难丰收,群众收入始终不高。村里也曾试着开展林下经济,种植铁皮石斛,但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贫困户有顾虑,未能成行。
脱贫致富,产业扶持是关键。没有技术员,我们就自己摸索。都是农民出身,四处学习,一次次尝试,我们终于寻到了法子。技术难关攻克后,我们决定先用村委会的荔枝树试种,由村委会出资购苗,雇贫困户帮忙打理。赚钱的事交给群众;风险,党员干部来扛!
六月,荔枝树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枝头,铁皮石斛也开出了花,树下鸭子悠闲漫步,林间蜜蜂辛勤穿梭。林下经济,立体养殖,成效初显。
贫困户困难多、家底薄,承担风险能力弱。别人眼中的小事,往往是他们心里的大事。精准扶贫,就要有“绣花”功夫,替他们多想一步,多担心一点。考虑周全了,才能把工作做到位。
脱贫攻坚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党员干部和群众,既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携手同行的家人,只要齐心协力,终将迎来美好生活。(作者张文龙系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