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压责任抓作风 营造经济发展大气场
2020年一二季度,襄阳市两次开展项目拉练活动,枣阳市分别以综合得分100.88分、98.983分的成绩,连续获得第一名。今年以来,枣阳市37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续建、完工工业项目45个。
近日在“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枣阳市再次榜上有名,排名第94位,与2019年相比,提升了2位。
枣阳市近期捷报频传,正是该市压实政治责任,狠抓干部作风,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从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
今年以来,枣阳市牢固树立“环境决定成败”的理念,坚持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发展第一推动力,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信心提振促进经济重振,以市场回暖实现经济回补,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年初,在严把疫情防控关的同时,枣阳市积极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成立企业派驻工作专班,由市直部门派出一名机关干部、银行机构派出一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市“四大家”领导担任工作专班组长,对全市2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结对包保。派驻专班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项目建设现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对接落实惠企政策。
枣阳市纪委监委积极践行省纪委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制定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并聚焦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吃拿卡要、索贿受贿、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违规占用企业财物等突出问题,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走访调研,强化定期交流,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难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为提高涉企单位和个人服务质量和效率,枣阳市纪委监委制定“三评”活动方案,对涉企单位和干部进行“三评”,每季度对项目库重点监督项目推动落实情况开展“三评三比”,即:邀请部分重点企业、“两代表一委员”、被评单位全体职工、群众代表等开展“评单位、评局长、评股长”活动,比政治意识、政令畅通,比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比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把评比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年终考评、评先表优、约谈提醒的重要依据,用评比倒逼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枣阳市纪委监委还成立了“1+1+N”项目监督协调指挥部,明确一名常委作为项目监督的“施工队长”,党风政风监督部门制定项目监督“施工图”,各纪检监察室、派出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为“施工队”,对照项目库内容,按月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推进全年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对项目库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逐项责任到人,每月结账销号。截至目前,已清零监督项目12个,对8名重点项目“秘书”作风不实、推动不力情况进行了谈话提醒。
“当前要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大局,展示干部‘担当力’,检验干部‘执行力’,以干部的‘活力’点燃实体经济的‘爆发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经济发展大气场,从而推进枣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枣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涂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