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枣阳:攥指成拳 形成反腐败工作强大合力

发布时间:2020-04-29 08:39:24 |  来源:未知 |  点击量:
       2019年枣阳市反腐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共移送案件线索307件,立案278件,占立案总数的51.4%。其中由公、检、法、司移送立案174件,市委政法委移送立案65件,市委巡察办移送立案35件,其他部门移送立案4件。
       这是2019年枣阳市反腐败协调小组强化协作配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枣阳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反腐败协调工作部署,紧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和作用,增强协作意识,攥指成拳、共同发力,不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和整体合力。
       2019年,枣阳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完善了反腐败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下纪检监察、组织、政法、公检法司、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反腐败工作平台。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湖北省建立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党员干部问题线索的及时移送(通报)和处置工作,形成了多方位、深层次的协作配合工作格局。
       枣阳市纪委监委积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围绕“法法衔接”探索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协作机制,形成多条战线互相交织、互相协作、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2019年,市纪委监委共采取留置措施15件15人,同比增长66.7%,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11件11人,判刑 2件 2人,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2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投案自首,高压态势的震慑效应进一步彰显。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枣阳市坚持将“毁伞破网”与扫黑除恶一体推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打掉了一批蛰伏一方的黑恶势力,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各职能部门严格落实签字背书和问题线索移送制度,公、检、法3家单位共向枣阳市纪委报送签字背书表40份,移交问题线索9条。全市共立案9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79人,采取留置措施9人,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人,留党察看5人,开除党籍6人,组织处理39人。其中属涉黑“保护伞”9人,属失职失责66人,属群众身边涉黑涉恶腐败62人。
       在案件调查审理阶段,枣阳市监察机关商请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提前介入12次,对纪检监察机关收集与固定的证据进行指导、把关,发现证据不充分的及时补查,尽量避免移送起诉后案件退回补充调查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办案质效。该市还以观摩庭审现场为切入点,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旁听庭审7场次,推动纪检监察干部实地了解庭审过程与程序,通过倾听公诉人、辩护律师举证和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分析审判人员采信或运用法定程序排除庭审现场的证据,反思日常在职务违法犯罪案件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整改,为今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积累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在法法衔接中的作用,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职能资源有效组织起来,在调查手段上一起发力、积极协作,切实做到反腐‘一盘棋、一个调、一张网’。”枣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