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枣阳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2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投入生产

发布时间:2020-03-27 18:09:17 |  来源:枣阳政务网 |  点击量:

企业复工复产,地方经济才能复苏激活。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好转,枣阳市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引导服务企业及员工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目前,全市2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工率达100%。

抓重点  解企业后顾之忧

243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涉及员工近3万人。枣阳市委、市政府通过抓重点企业,打造防疫模板,解除企业复工复产后顾之忧。

“作为枣阳市最早复工的企业,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物资,也为企业安全复工探索出了有效的经验。”湖北三杰麦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吉善军表示,企业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而自豪。

湖北三杰麦面有限公司是一家小麦加工、面制品深加工、食品研发等综合型跨省域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枣阳市民生保障类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为城乡居民生产销售面粉、面条等产品,是疫情期间枣阳市最早复工的企业之一。

为保障在湖北三杰麦面有限公司安全复工复产,枣阳市委、市政府为企业制定了“六个必须”“四个检查”的防疫指导方针;枣阳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联合辽宁省援枣医疗队成立了“复工复产暖心服务队”,为企业开展消防安全和疫情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厂区进行了集中消杀,对复工员工进行CT和核酸检测。

2月17日,枣阳市8个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厂区检查验收,确保企业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后,准许企业2月19日复工。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把该企业疫情防控的措施和经验,推广到其他复工复产企业,协助企业实现正常运转。

通堵点  齐心协力渡难关

“目前企业复工还有哪些困难?”“工人是否都已经全部到岗?”“企业原材料是否充足?”“产品运输方面还有哪些困难?”

连日来,为促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多次带队,到企业看现场、问详情、谋对策,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枣阳市各地及相关部门及时通过微信、电话、走访等沟通方式,收集、分析企业复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枣阳市科经局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疫情管制的要求,很多企业的物流运输受到限制,无法按时将产品交到客户手中,甚至面临客户流失的危险。

针对这个问题,枣阳市科经局及时与交通部门对接,开通企业复工“直通车”,通过简化手续,压缩办理时间,实现手续齐全,即到即办,缓解了企业的物流压力。

此外,枣阳市还从金融、税务、社保、技改等政策涉及的各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月27日,枣阳市举办2020年第一场枣阳市政银企对接会,加大金融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力度。

在枣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各企业正开足马力,抓紧生产。

记者在湖北海立美达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黄色“机械手臂”敏捷挥舞,耀眼的焊花此起彼伏,一台台机器人接力配合,一件件产品崭新出炉,忙碌的工人们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忙节奏。该公司副总经理聂建军说:“只要加快脚步,一定能弥补疫情损失,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找拐点  寻求发展新机遇

“在疫情施虐全球的大背景下,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困难,那么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困难,是不是就找到新的商机。” 3月25日,记者在枣阳市米朗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企业财务总监陈爱国谈的更多却是争创发展新优势。

枣阳市米朗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位移传感器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的传感器生产厂家,现每年大约有30万只左右的电子尺销往世界各地。公司复工复产后,加班加点完成1万多只传感器订单的同时,还在不断招募新的员工。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原本外出打工的市民,选择了在本地找工作,我们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招聘会,招募到50多名有经验、有技术的优秀工人。”陈爱国说,疫情给企业复产复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智造”企业发展带来新思路,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要为疫情之后新的市场需求做好人才、技术储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此次疫情的洗礼,很多企业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被机器人产业替代,技改已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发展需求。

每年的1至5月,都是枣阳市东航塑编彩印有限公司的生产旺季。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积压了大量的订单。该公司抓紧生产的同时,正在调试三台全自动切套一体机。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张海霞表示,设备投产之后,产能可提高3倍,机器替换下来的工人可以加强到其他工序的生产线上,进一步扩大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