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 正文

多管齐下 整治“车轮上的懒政”

发布时间:2016-06-13 11:25:30 |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点击量:
 

  

  

  1 舆情综述

  随着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昔日的“车轮腐败”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车轮上的懒政”却又在一些地方悄悄滋生。近日,根据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引发舆论关注。

  有舆论指出,从最根本上说,以没公车为借口不下乡的干部不是无法下乡,而是主观上不愿下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公仆情怀应该贯彻在日常工作始终。存在这种想法的俨然是一些功利型干部:给车、给钱才下乡,不给车、补贴没到位就不干。这样的心态与当干部的标准相去甚远。

  2 “没公车不愿下乡”是典型懒政

  “车轮上的懒政”暴露出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有人把公车当待遇、把车补当福利,有待遇有福利就干活,没待遇没福利就观望,这种观念和做法背离了服务人民的根本要求。

  《重庆日报》撰文说,是否下乡考察与有没有公车,原本没有必然联系,“没公车不下乡”说到底只是懒政托辞。过去没有公车的时代,不少干部即使坐火车、乘汽车甚至骑自行车,也要到基层听取鲜活民声。虽然如今时代不同了,但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优良,没条件也会创造条件去下乡考察。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在认识上、作风上有问题,即使有公车,下乡效果也难以保证,说不定还会为不下乡找新的借口。

  《荆门日报》发文称,“没公车不愿下乡”和“尽量少下乡”的官员身上存在着“庸懒散”问题,折射的是一种懒惰心态,更是一种懒惰思想和懒惰作风的集中反映。说白了,就是当前一些官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和平等意识越来越淡化,一方面仍然摆脱不了“官本位”的特权思想,另一方面是利益至上的观念仍然顽固。

  “华声在线”分析指出,目前出现的“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情况,首先凸显了部分地方基层干部自身思想意识的“短板”。具体来看,这种行为只图自己省事,不顾群众方便不方便,以自己的利益得失来衡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确实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3 车改配套制度亟待完善

  领了车补“不出门”,甚至将车补完全变为一种福利,昭示着在实行货币化补贴的车改过程中,相应配套的职责清单和监督保障制度还亟待完善。

  《大众日报》刊发文章认为,对于已经暴露的改革“后遗症”,必须在改革的再调整和精细化推进中加以消除。具体而言,基于落实上的复杂性,改革举措是否应该有差异化对待的空间?基于补贴标准与实际公车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照行政级别发放的补贴标准是否应该进行更为务实的优化?凡此种种,都应该得到及时的回应。

  《羊城晚报》发文强调,“没公车不愿下乡”之怪状,虽令人反感,但从本质而言,它仍是车改过渡期的表现,是车改向纵深处发展需要经历的过程。一些官员“不愿下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缺少租车平台等方面,在车改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节未取得突破之前,这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需要有更完善的车改配套制度。

  “每日甘肃网”分析指出,不管哪种原因,“没公车不愿下乡”暴露出来的是我们的车改制度还有不少细节需要完善,譬如,如何确保车改之后公务人员尽职尽责,工作质量不打折;如何保证车补物尽其用而不会沦为一种福利;如何照顾基层公务人员的实际困难,不至于让他们干得越多自己搭得越多,等等。

  4 破除“没公车不愿下乡”需多管齐下

  把具体的实际问题处理好,再加上考核与问责机制到位,才是解决基层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问题的最佳路径。

  新华社建议,消除“车轮上的懒政”,首先需要消除公车情结,树立干部的公仆意识。其次,公车改革还需要各地在推进中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基层差异化需求,用创新的办法和更细化的措施,让改革符合实际情况,更接地气。应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革除“车轮上的懒政”上,拿出新办法,让不想为、不作为的歪风无处遁形。

  《京华时报》评论文章指出,如何破除“没公车不愿下乡”的说辞,监管部门要实地调查,探究所谓的“没公车不愿下乡”是否属实。如果查实相关官员纯粹是找借口,那就应该依纪依规处理,毫不留情。

  “张家界在线”评论认为,要解决“没公车不愿下乡”还需多管齐下,一是要加强宗旨意识教育,从思想上扭转车补是福利的误区;二是要建立成熟完善的公车租赁市场,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车租赁业务,建立健全公车租赁配套制度,形成适应不同地形和工作需要的公车租赁机制;三是还要扬起监督的鞭子,破除“干得越少,赚得越多”的现状,避免“干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

  5 网民建议加强对干部下乡的督查力度

  “没公车不愿下乡”相关话题近来在舆论场中十分火热,广大网民纷纷在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经抽样统计发现,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78%的网民认为,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政府或企业节约成本支出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没公车不愿下乡”显然与车改的目的背道而驰;66%的网民表示,因为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等情况“不愿下乡”,表面上看是一种逃避,实质上是懒政思想和特权思想在作祟;47%的网民称,个别干部之所以不愿意下乡,关键在于其工作缺乏考核,工作干与不干都一样,照常拿绩效工资,照常拿车补,没有考核自然没有动力;33%的网民强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干部下乡的督查和考核力度,既确保工作需要,又保证公正公平,使干部不因车改而出现“懒政”;24%的网民建议,车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逐个解决。此外,还有5%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如有网友提醒道,车改并不是简单的车的问题,其暴露出的是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