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风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王城的城墙

发布时间:2018-11-13 10:56:26 |  来源:未知 |  点击量: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战争;有了战争,便有了城墙。
我见过许多城墙,如:北京古城墙、洛阳王城墙、襄阳护城墙······虽无限神往,均未像家乡的城墙,伴随着童年的成长,迄今忧思难忘!
       据老人讲,清朝中期,王城是山区农民交易牛皮的地方叫“牛皮店”。后逐渐形成小集镇,因当时以王、左两姓户大,故名“王左城”。后左姓户衰,又叫“王家城”(简称“王城”)。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已平息,为了防止类似的农民运动,1867年建立城墙。另外,王城城区靠近山区,封建社会匪患一直未予根除,修建城墙也有防匪用意。乾隆版《襄阳府志》和1990年出版的《枣阳志》予以确认外,还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光绪三十三年,王城周家楼人谢怀霞(东京同盟会首批会员、清末教育家),深受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影响,怀抱教育救国的理念,凭借个人声望,拆用王城城墙和门楼建筑材料于王城东门外兴建34间校舍,正式开办私立竞智两等小学。中共早期党员,鄂北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者谢远定曾在这里读书······
        初识王城城墙,始缘于童年,经常跟小伙伴爬上城墙打牌,捡柴,来游戏;随大人采桑叶,纳凉,听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城墙有半个篮球场宽、三层楼高,从王城二队一直延伸到四队。以楝树、樟树、杨树居多,有的地段还形成了茂密的灌木丛。城墙外的下面,是一条细长的护城堰······而城墙的记忆,刻满了四季: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线拉到了王城。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有幸未经历过战争,但我们的父辈、爷辈饱受那场战乱之苦,成了我今生挥之不去的痛!听母亲讲,日本兵三次路侵王城,均在小麦抽穗的春季。一个日本兵骑着大马,拿着大刀,能撵着全村人(包括凶恶的狗)四处乱跑。姑娘媳妇们赶紧把辫子剪掉,脸上抹满锅灰,捂着面朝城墙树林钻。日本兵找不到,气的用刺刀扎,用机枪扫······后来不敢上城墙,就直接往山上跑。有一次,一群鬼子逮到没跑掉的孕妇,开膛破肚之后,追到了我体弱多病的姥爷,逼他给日本军官抬担架。姥爷看到眼前带着血的刺刀,绝望地对惊魂未定愣在一旁的母亲、舅舅喊叫:“娃们啦,你们快跑,爹不行了!······”等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走后,躲在山上的村民们陆续回到家里:柜上、床上、缸里、锅里尽是些尿屎······母亲、舅舅在城墙西门外的田头地边找到了姥爷,确是一具带伤的尸体。“你爹将担架刚刚抬起,就一个踉跄栽倒在地。日本兵气急败坏的朝你爹心窝就是一刀······”听同抬担架的人讲后,年少无助的母亲、舅舅忍者悲痛,问邻居借了一床破旧的草席,就地掩埋,哀嚎连天······就在王城人处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王城人在谢远定烈士的精神的感召下,在鄂北共产党员的指挥下,拿起猎枪、长茅、放血条······在三月三前夕,利用城墙作掩护,奋力拼杀,消灭了一股从随县败退袭来的日本兵。舅舅在与大人一同打扫战场时,突然发现城墙斜角,还蜷缩着一个没被打死的鬼子。此刻,他端着刺刀“哇哇”乱叫,非常狂傲。舅舅从城墙上拆掉一块“同治”青砖,狠命砸上鬼子的脑袋,顿时鲜血糊住了他的双眼。怀着家仇国恨的乡亲们纷拥上去,用一根井绳,将一块石头,与垂死挣扎的鬼子死死绑在一起,“中国的土地上,决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说罢,扔进城墙脚下的一口废井里。这便是王城人消灭的最后一个日本鬼子。
        转眼1954年夏季,英河发大水。那是个恐怖的夜晚:雷鸣电闪,狂风大作,高高的白杨树发出了“咔嚓咔嚓”的断裂声,呼啸而来的大雨,顺山而下,汇集入英河,集聚爆满的河水,冲垮了年久失修的堤坝······梦中惊醒的村民,听到窗外“涨水了,快跑呀!”的呼叫声,看到床下浮起的鞋子,方知灾难来临。慌乱中,扶老携幼,往街上跑,街上的居民往城墙上跑,进了城门,上了城墙,幸免于难;来不及的,被咆哮的洪水瞬间冲走、卷走······待洪水退去,太阳偏西,田野里、渠沟旁、树杈下,到处是漂浮裸露的尸体:年迈的母亲,失去了依靠的儿子;新婚的丈夫,找不到爱妻的尸体;求生的母亲,抱着惊恐的孩子没有分离,却死在了一起······一处又一处的,撕心裂肺的哭声不绝于耳。之后,每逢大雨来袭,队长打锣吆喝,无数遍地催乡亲们看着城墙,往街上跑!我们全家住在街上我黄先表叔家,他家开粮行,有空房。记得有一天清晨,大雨倾盆,街上的积水涌进了门。我们同表叔全家火速将库存的大米搬到城墙上的一间草房里,大人小孩与米堆依偎一起。雨过天晴,城墙内外,一派狼藉······善良的表叔,将保存完好的大米一碗一碗地给了那些死里逃生,又面临灾饿的乡亲······每次听母亲讲起这段往事,我就在想,若那时有现在的卫星定位的天气预报,有现代化装备的陆海空应急救援队伍,那么多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或许不会死于非命。唉,一穷二白,都没有!唯有那高耸大爱的城墙——
        然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投入社会主义大建设,就在祖国的建设日新月异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节节失利,对中国红色政权怀恨在心,试图用原子弹威胁中国人民。在这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多事之秋,毛主席以他伟大的气魄审时度势,一方面同意中央领导做好疏散隐蔽的准备,再就是向全国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城墙,自然成了王城人挖防空洞的首选。那时,家家户户都备有一把小镢头,一个小铁锹,一只小提篮,就像电影《地道战》男女老少齐动员,白天挖,晚上挖,挖的越长意味着生命多一份保障。就这样,巍峨延绵的城墙像是被掏空一样……,尽管如此,原子弹仍成了王城人心中的阴影。每逢听到天上飞机响,就以为美国要投原子弹,吓得往地道里钻,钻到最里面,仍提心吊胆……直到有一天,窗外锣鼓喧天,庆祝我国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我们悬着的心才彻底平安。那天,母亲拉着我的手,欢欣鼓舞地加入了游行队伍。游行队伍穿过大街,走过小巷,最后汇集在高高的城墙上。我见扬眉吐气的乡亲们,挺着胸,昂着头,攒着拳头,齐声高呼:“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的反动派!”随后又齐声高唱:“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千好万好,没有社会主义好……”一阵又一阵高呼声、高唱声,无比洪亮,在城墙的上空中回荡,——她是在向世界郑重宣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饱受外国列强侵吞、杀缪、奴役的屈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小小的我,充满了莫大的自豪感,像大人一样产生了对毛主席、共产党强烈的依赖!
        秋尽东来,美日及西方的国家开启了破冰之旅,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世界格局发生了有利中国和平的根本变化。加之全国为了防范水患,都在利用冬闲兴修水利,城墙似乎失去了它的防御功能。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恢复经济,特别是解决吃饭问题还有住的问题。为此,毛主席又发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最高指示。到了县级、区级就成了“先治坡,后治窝”的指导精神。落实到大队、生产小队,那就是“抢晴天,战雨天,月亮地里争时间”的具体行动。在这“广造水田,住要改善”的大背景下,城墙上刻有“同治三年”“同治五年”的青砖,连同被砍伐的树木盖“窝”用了。本来老弱病残的城墙,缺乏保护层,加之长期风吹雨淋,逐渐变成了坡形。最终,“坡形”被城墙内外的几口大堰瓜分,堤上那条上学的必经之路随之悄然消失,不见踪迹。昔日路过被城墙黄土填满的堰泥上,就像双脚踩在颠簸摇晃的小船上,——犹如练轻功一样!胆小的女生不敢过,总是被两位同路的男生小心翼翼地扶架着。
       而今,王城的城墙,历经炎霜,风干了忧伤。虽涤荡无存,然龙脉相连,仍有迹可循……她是万里长城的延续!她是王城镇沧桑岁月的见证!!她是炎黄子孙刻骨铭心的记忆!!!(吴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