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风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一颗铺路石,赤诚追梦心

发布时间:2018-09-12 09:55:03 |  来源:未知 |  点击量: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我喜欢站在高处,凝望着车灯奔向路的远方。每当背起相机、走进田间地头时,我喜欢用镜头捕捉蜿蜒山路上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每当拿起地图,看着七彩斑斓间镶嵌的黑色线条,我的心就会阵阵颤动。交通,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年的工作经历,我见证了枣阳交通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交通的发展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更为交通人那份执着的坚守、那种铁一般的担当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当我们在家惬意的吹着空调、品尝冰镇西瓜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用汗水浇铸着黝黑平坦的“康庄大道”。由于特殊的施工工艺要求,温度越高对沥青路面的摊铺越有利,所以,顶烈日、战高温是油层施工项目部的工作常态。这里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个数字,沥青的路面摊铺温度达130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室外温度超过30度时,行走在柏油马路上是不是有一种被烤熟的感觉?而他们,往往要围着130度的沥青工作五六个小时。头悬日,脚踏火,扫平坎坷泥泞,延伸文明繁荣,这是他们的人生写照。
     屏幕上这个人叫李清华,2009年从收费站转岗到油层项目部。以前虽说整天与汽车尾气打交道,但至少有遮荫避暑的地方,所以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白晰清秀的脸庞。自从来到这个油煎火烤的战场,不到一个月,他就从“小白脸”变成了“非洲大叔”。朋友见了惊讶的问:“你这是去援建非洲了?”他却笑着说,我是去“淬炼”身体了。笑容间,那唯一显露亮白的牙齿告诉我们,他“淬炼”的不只是身体,更是灵魂,他用油光焕彩的肤色,书写着自己对帝乡大地深沉的爱。
    在枣南山区蜿蜒的公路上,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桔红色身影:晴天,他在修补路面;雨天,他在清边沟、排积水。他,就是被当地百姓誉为“深山愚公”的“最美养护工人”——陈兴明。1957年出生的他,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目睹了父老乡亲常年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目睹了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家乡的贫穷落后,他毅然决然放弃外出工作的机会,在养路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的他,就只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养路工,将崎岖的山路变成宽敞平坦的公路,把新鲜的山货运出去,把外面的信息带回来,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富足的生活。
      梦想,意为着责任。35个春夏秋冬,他用坏了100多把铁锹,400多把扫帚,骑坏了3辆自行车和2辆摩托车。作为站长,他以身作则,坚持每天多次巡查。严冬,冒着刺骨的寒风,他和同志们在危险路段扫积雪、撒盐粒。酷暑,水毁抢险他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2017年6月的一天,大雨倾盆,襄洪线29公里处发生塌方。灾情就是命令,陈兴明带领职工,开着三轮车,紧急赶往抢险。在倾倒土方时,由于雨太大,土粘在车厢倒不出去,加之地面湿滑,车头突然被压起,车子向后滑向近4米深的洪水深沟,他的头重重的磕在车架上,大伙儿都为他捏了把汗。幸好车子被旁边的大树挡住,没有继续滑行。他顾不上检查头上的伤势,急忙招呼着大家,硬是用身体把车头压回地面,重新开到塌方处,倒进了土方。
      公路抢险,塌方、泥石流、失控的车辆,随时都可能威胁到抢险人员生命安全,而陈兴明每次都会站出来冲在最前面,因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一个养路工的使命。
“担当”是一种精神,“作为”是一种状态,“落实”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一代代交通人用他们的忠诚、责任和担当,织起了纵横交错、内联外通的公路网,为人民铺就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阳光大道。我愿成为一颗铺路石,默默无闻,只为坚守,脚踏实地的朝着“交通强市”梦不断前行。(枣阳市交通运输局  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