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风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老同学的无奈

发布时间:2017-01-03 16:56:48 |  来源:未知 |  点击量:
 
     “哎!这不是老同学谢安斌吗?来、来、来——,停下来,现在干啥呢?”中秋9月的一个上午,我下村回来时在路口偶遇了他。
     摩托车后夹着一个水平仪,听到我的声音,他立即停下车,摘下安全帽放好过来和我说话。你不是你们村的养殖大户吗!咋干起这个了呢?
他在路边停好摩托车,立马要给我递烟。一气寒暄过后,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明白了老同学“无奈”。
     由于靠近国道边不到一公里,离村子很近,且周围树木葱郁林立,很有隐蔽性,加之周围环境又好,他那四十多亩水面的几个鱼塘,是休闲纳凉玩耍垂钓的绝佳场所。
     “生意好的那几年,为了配合上级领导垂钓,我们以3块左右的价到周围堰塘收购鲫鱼、草鱼、武昌鱼苗等放生,目的就是让领导们钓得高兴、钓得满意、钓有所得,按每斤至少8块一般都是按10块的价称斤收费,都有牵头部门买单,还管他们的生活招待,这样的生意在哪找?他们钓得越多越高兴,我们也就越有效益。”从老同学的谈话中不难想象那时生意有多么红火,那时他又有多么自信。
    “哪还指望养鱼年底出售,放钓很搞钱。平常每天都有四五拨人,到了双休我那三个堰塘边上架的都是鱼杆,小车在湾子了停了一大片,两天下来至少两三千的收入,村里的村民们个个都有些眼红。”安斌话锋一转,继续对我说道,“不过,从2013年以后钓鱼的就逐步减少了,到前年2014年夏秋后就彻底没有了。”
    说话间老同学猛抽一口烟,摇摇头长长地吐出去,满脸充斥着时过境迁无奈表情。钓鱼生意零落后,没办法我现在只有转行,让我媳妇在家招呼鱼塘的事就行了,我不能再绑在那了,毕竟收入大不如前!
    从似乎带有些许怨愤的絮叨中,几乎不敢相信当年一个普普通通的鱼塘养殖户,就凭那几十亩的三个堰塘竟有超乎寻常的“丰收”景象。
寒暄中我也不忘询问当年的养殖效益,他也直言不讳,光每年放钓就是个十好几万的收入,每个月就是个万把。
不过现在也行,搞建筑虽说辛苦一点,但每个月也有四千多的收入,但和以前相比那肯定是差远了。那时,我们只管称斤收钱,根本就不需要下力,真的很轻松。
     从十八大以后,中央从上到下加大了反腐力度,包括基层等腐败现象收敛了许多。虽说我们放钓生意惨淡了,但看到社会风气的根本性好转,群众赞许的口碑,我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是社会所需民众所望嘛!我从老同学微笑言谈中,窥见其发自肺腑的真情表白。
“树上蝉莺奏,花丛蜂蟀鸣。世间交响乐,最美钓铃声”, 是诗人赋予垂钓的优美诗句。然而与此落差绝然相反的现实生活中,细数垂钓者普通百姓又有几何?多为官钓,实为官腐。钓起的是兴致,留下的是民愤。
    告别老同学后我思忖着:“纵观垂钓者,多为官场人;享受了自己,痛恨是百姓”。(作  者:张永胜  马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