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风廉政教育 > 清风文苑 > 正文

【百姓说廉】退休老党员的“余热”

发布时间:2016-12-20 09:34:49 |  来源:未知 |  点击量:

  李向菊

  老周现年62岁,枣阳经济开发区靳庄社区四组人,是一名有42年党龄的退休老支书。

  本该在家安度晚年的他却闲不下来,一有时间就义务打扫小区和庄口停车场,特别是最近,老周正马不停蹄地忙着一件“大事”,就是编纂社区志。据老人们讲,这次编纂社区志,老周是主动请缨,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对社区的发展变化比较了解,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年轻党员们树立榜样,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服务群众,不忘初心。

  “老周,您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当起‘主编作家’了啊?”“我不是‘主编作家’,我是一名党员,编纂社区志,可以抢救珍贵的历史信息,保留乡愁记忆,激发爱乡思乡热情,我只是想尽一份力。”这是老周在收集资料路上与一名老者的对话。

  为了收集资料,老周每天都要走街串户。但他身体不好,妻子心疼地劝他:“每天走这么久,你身体会吃不消的!”望着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老周语重心长地说:“资料是编纂工作的基础,资料收集必须做到全面、系统、准确、详实。”

  老周不怕苦,坚持每天走访、调查。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搜集资料的过程是最费工夫的,有的内容支离破碎,需要往返多次;社区几百户家庭,他全部走遍,无一遗漏,有的甚至还去了好几次。一辆自行车,一部旧手机,一个装着笔记本、中性笔的手提包,老周就带着这些“装备”走街串巷去“采访”。

  搜集资料最怕碰到对方不理解、不配合。有一次,为了解现不归属靳庄所辖地一个历史古迹的情况,老周前前后后跑了半个多月。第一次去,那个社区的负责人嫌麻烦,不肯出面帮忙;于是,又去第二次、第三次,来来回回地跑,最终找到一位了解情况并愿意提供帮助的村民,总算搜集到他需要的历史资料。

  社区志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民俗历史、文物古迹、传说故事、科学文教、工业农业、宗族姓氏等许多内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既是靳庄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教育和文化兴村的好教材。为此,老周召集了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老教师和老居民,对他们说:“老伙计们,你们不是说天天下棋,聊天、散步没意思,现在给你们找一个能发挥余热、余光的事,干不干?”“什么事?什么事?”老同志们迫不及待地问道。“编纂社区志,为了子孙后代不忘乡土……但首先声明,没有报酬。”“我们都有退休工资和儿女养活,再说为这样有意义的事出力,何乐而不为呢!”老同志们情绪高涨,很快组成了社区志编纂老人智囊团,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相互探讨、相互补充,为了让后代见证时代的发展和靳庄的沧桑巨变而献力献策。

  老党员们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庄的历史底蕴还很深厚,需要有人去传承。有了这部村志,能够让子孙后代不忘乡土,不忘艰苦奋斗的岁月,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每天孩子们一回来,就和老人们一起探讨编修村志的事情,在对故乡的爱恋中,仿佛听到初心跳动的声音。(作者单位:枣阳经济开发区靳庄社区办公室)